2013年,中國經歷了數次大范圍的霧霾天氣,最嚴重的一次曾波及17個省份。“霧霾襲城”已不僅局限在工業集中、人口密集的華北、華東地區,包括西南邊陲廣西、中部省份湖北等在內的多個省市區也紛紛“淪陷”。2014年春節期間,全國多地遭遇霧霾天氣,除夕夜,邢臺、濟南、南京、西安等眾多城市更是遭遇“爆表”。“霧霾”這個環境學專業詞匯成為了2014年“兩會”關注的重要詞匯。
霧霾也引發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反思。尤其是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近20年,我們先是迎來了水污染,近兩年霧霾的持續襲擊,又讓我們迎來了空氣污染,土壤的污染也正在顯示其“威力”。可以說環境問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調整經濟結構所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。
李克強總理在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提出“要像對待貧困宣戰一樣,堅決對污染宣戰”。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也表示,“十二五”前三年,國家環保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,每年以2000億元以上的幅度在增加。2011年,全社會環保投入是6026億元,2012年是8253億元,占國內生產總值(GDP)的1.59%。2013年,將超過1萬億元。預計,“十二五”期間,全社會環保投入可能要超過5萬億元。環保和對環保產業的支持不再是雷聲大雨點小了。環保產業可能趁“霧霾”之危,迎來一波大的機遇。